手艺农村展览荣获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事项

2012-06-10

 

手艺农村展览荣获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事项

 

    2012年6月9日,在山东省暨济南市庆祝第七个文化遗产日活动启动仪式上,我校因组织开展“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展览,荣获2011年度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亮点事项荣誉。这是对我校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的充分肯定。
    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教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创新精神,始终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2003年学校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与中国民艺研究所合署办公,在民艺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侧重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2005年承担山东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技术与开发”项目,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开发与数字化尖端科技相结合,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术与手段。2006年承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查研究”,以山东潍坊的风筝、年画,临沂柳编、红花乡中国结,曹县桐杨木艺、鄄城民间土布和巨野农民工笔绘画等9个产业项目为观测点,重点就传统手工艺的资源保护、手艺人价值、产品创新机制、生产形式、组织结构、市场机制、产业综合收益等进行调研分析,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发展战略与建议,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我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稳步、深入开展,成绩突出。中国民艺研究所先后被批准为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已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前沿阵地。
    在学术研究方面,我校的非遗研究主要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理论研究、保护策略研究、生产性保护研究等内容展开。在全国率先架构出“民艺学”的学科框架,提出“民间文化生态保护”理念,建立并规划民间文化生态保护系统,为我国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的建立,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在全国首次提出“农村文化产业”命题,深入开展农村文化产业调查与策略研究,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经验和策略,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创新,以及促进城乡统筹,实现文化富农,推动城乡经济、文化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借助我校设计艺术学科的优势,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应用与设计策略研究,通过理论研究与项目实践,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创意创新转化为文化资本、服务现代生活方式的新途径,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开展,以及提升以传统手工文化为基础的中国设计水平,实现“中国创造”具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学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团队坚持将学术研究与国家经济、文化建设保持一致,先后承担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研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查研究”、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工艺文化生态保护与调研”等国家及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调研传统手工艺村落200多个,采访民间手工艺人近1000人,记录传统手工技艺100余项,整理文字资料近1000万字、录音资料20万余分钟、影像资料近10余万分钟、图片资料20余万张,收集民艺实物资料3万余件,出版《民艺学论纲》、《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平度、东昌府卷》、《民间文化生态调查》(丛书6册)、《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查报告》等学术著作40余部,在《新华文摘》、《美术研究》、《装饰》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获国家及部省级奖项30多项。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受到政府相关部门、学术界、产业界等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产生了广泛而持续的社会影响。


上一条:我院在山东省首届水彩粉画展取得佳绩

下一条:于茂阳出席山东财经大学揭牌庆典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近期热点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