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间谈张道一先生与中国艺术学

2011-11-14
               


    记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艺术学提升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在这种背景下,您认为艺术学科建设需要做哪些调整?
    杭间:我认为不需要做太多的调整,学科调整主要是为了教育与教学,对学术研究的影响并不大。艺术学提升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后,下面的学科随之升级,这对教学是有好处的。但对于艺术学本身来说,它主要包涵“历史与理论”两块,而“历史与理论”过去怎么做今天还应该怎么做,没什么太大区别。

    记者:如何评价张道一先生为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做出的贡献?
    杭间:对于艺术学科建设,张先生作出的贡献是了不起的。很早以前,他从南京艺术学院到了东南大学,便开始向全社会呼吁应该建立艺术学科,这是非常超前与真知灼见的意识。他的艺术学研究非常有特点,他从民艺的角度、工艺美术的角度、装饰艺术的角度、纹样研究的角度、中国古代工艺文献研究的角度来入手、来探索艺术学的规律。同时,在他非常有特色的研究基础上,对于整个宏观的艺术学的思考他也提出了非常多建设性观点。张老师在东南大学成立艺术学系,创办艺术学研究的刊物,这些举动对中国艺术学的建立,对今天艺术学成为门类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张老师一代的学者里面,张先生是非常突出的,是功不可没的。

    记者:张道一先生关于工艺美术的研究对当代设计的发展有何贡献?
    杭间:他对工艺美术的研究是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精髓的总结。我认为张先生是较早去关注中国诸子工艺思想,并发掘出很多本质性的问题,无疑对当今设计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设计学的历史和理论研究很有意义;二是对当今设计问题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记者:您认为当代中国工艺美术的史论研究在哪些方面存在缺失?您如何看待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历史和理论的研究?
    杭间:一是对古代的、传统的工艺美术理论研究有书斋化的趋势。它没有更多的关注到考古、文化、设计等因素,而主要的研究精力还是一个器物本身或者文献本身的考据上去做一些努力。但是,我们研究古代并不是为了古代,应有一个“古为今用”的思想,所以研究工艺美术应该是为今天的艺术和生活的发展服务的。
    二是工艺美术在今天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它一方面成为一种非实用艺术,除了观感艺术上的,还紧跟生产方向发展。同时,传统工艺美术逐渐成为现代设计元素之一。综上,我们对于工艺美术史的研究,对以上两个方面的支持和呼吁还明显不够

    记者:您以自己的“故乡”为原形,开展传统物质文化的思想价值研究,并建立了一种独特的“自我田野”的写作风格。能否介绍一下这种写作风格?
    杭间:所谓的“自我田野”这是我杜撰的一个名词。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的一种调查方法,就是你要到第一线去考察。而我对故乡的一些工艺很熟悉,并且是经历过的。所以我说的“自我田野”是我站在今天的一个学术立场,来反观自己回忆中故乡的那些工艺的故事和现状,从中剔除回忆中不确定的成分,而更多从学术的角度去观照当年回忆里面所沉淀下来的真实性。

    记者:2008年您在上海策划召开“设计与中国设计史研究年会”和编纂《设计史研究》集刊,希望由此建构“中国设计史”的研究和写作体系,作为建立本土设计的基础。您认为它是否实现了自己的初衷?
    杭间:应该说是没有实现的。因为“中国设计史的写作体系”的建构并不是写一本书就可以,它关系到我们全体设计界对当今设计、对传统设计的一个认识。关于设计史的著作有很多,但我期待的,好的设计史著作可能还在诞生过程当中。我希望看到的设计史是系统性的设计史,而不是一个专业性的设计史,它要能够表明一件器物或一个用品的产生与社会、文化、科技、经济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的设计史著作,才能既阐明人工造物的制作方法、用途,又能让阅读的人对自己的创作有所启发。

    记者:有学者认为:艺术问题不能留给搞文史哲的人去解决。您如何看待这种学术观点?
    杭间:文史哲它有它自己的研究特点,艺术有自己艺术的研究特点。但是应该提倡研究艺术的人要多了解一些文史哲的东西,但是还是应该从艺术本身来解决问题,这是根本的。

    记者:有学者认为:设计跟在经济的后面,理论跟在设计的后面,批评跟在理论的后面。您是否认同这种学术现状?
    杭间: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因为现在中国的设计理论研究和批评本身还存在一些问题,这种说法虽现在是一个事实,但以后肯定会改变的。

    记者:您目前从事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方向的研究,请介绍一下其研究的内容、体系和研究方法?
    杭间:我主要是邀请了一些学者用今天的观点,涉及文化学、设计学等,把古代物质文化的一些经典著作、古代设计文献等做一个重新的解读。这个解读是一个创造性的解读,不是对古典文学仅仅添加注释的解读。我们对古代文献的解读无论从形象、和它的思想分析都很起到一个延伸作用,而不仅仅是一个解释作用。我丛书里有一序言提到,对古代文献重新解读时的意境,很像《千与千寻》里小白龙寻找故乡那条河的感觉,小白龙见到河之后,它便得到了升华。我想中国古代物质文献可能对于今天的设计、文化研究也如那条河是一个源泉,保证我们研究不会迷失,会更好地发展。

    记者:北京国际设计3年展的策展人,您对此次活动有何感想?“有节制的设计”您理想的未来设计是什么样的?如何建立设计的民主精神与中国的设计体制?
    杭间:我之所以提倡有节制的设计,是因为我感觉现在的设计师太自信,太主观,认为设计师什么都可以做。从设计的产品本身来说,一个设计师并不能设计出所有人都适合的用品。另外,如今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都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地步。设计师通过设计、通过创意,尊重市场的同时,也对能源和环境的保护造成了一个很大的威胁。所以我想人类追寻有序发展的话,需要有适度的、对环境友好的、商榷性的、节制的设计理念。
    “设计的民主精神”便是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的主题“设计的善意”。设计要有充分的善意,要更能够沟通,要环境友好,要互动,要为人服务,要设身处地为消费者着想,不要太强势,太主观,过分受商业利益驱动。这些是“设计民主精神”很重要的方面。另外,我认为在中国应该建立一个设计师良好的运营体制,让我们的设计受到市场良性互动的制约,而不是政府行为或者是企业的单方面行为。


 

上一条:李砚祖:张道一先生学术思想散论

下一条:“2011’全国艺术学科建设论坛暨张道一先生从教六十年及艺术学思想研讨会”第二次协调会召开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近期热点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