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苏:设计教育应注重培养探究能力

2011-12-23


设计教育应注重培养探究能力
——访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张苏教授
 

    编者按:张苏,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常委、四川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政协委员等。设计作品曾获得7项全国设计评比大奖。多次在重点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作品多次入选国际设计展并获奖。日前,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主办的“泰山学术论坛•设计艺术学专题”研讨会间隙,《中国设计》(design.gov.cn)对张苏教授进行了采访。

    《中国设计》:信息技术在促进设计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哪些影响?
    张苏:信息技术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单指情报交流的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沟通方式的改变导致了现代社会的各种社会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用户和设计者之间的关系变化、市场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变化,生产者和商品之间的关系变化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设计的交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条件。这种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学生在学校所受教育的深层次变化——更注重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现在的艺术设计具有重叠性,就是边缘化和交叉性,它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加市场的模式,而更多的则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就是我们认为的艺术、技术、人本三者的结合,这也可以解释为人文或者责任的培养。对我们设计教育而言,我们做设计的方式方法是可以教的,设计意识也是可以培养的,但创新本身却是无法传授的。学校教育是以围绕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意识为目的的教育。
    《中国设计》:如何定义信息时代的设计教育理念?
    张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知识大爆炸,知识的有效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如果知识的陈旧加速的话,那我们教育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所以我认为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已经作为经验的“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去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让他们具有一种独立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探究性教育。而作为设计学科的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顺应变化的力。正如美国的教育学家Rogers所说:“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而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现代世界中,唯一可以作为教育目标的依据就是变化本身,这种变化取决于过程而不取决于静止的知识。”同时还要加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设计学就是创造学,如果没有超强的实践能力,其他的都将是纸上谈兵,空有其表。
    《中国设计》:信息化、网络化对我国设计艺术学科体系和专业规划有何影响?
    张苏:我想信息化、网络化对我国设计艺术学科体系和专业规划产生的最大的影响就是我们将面临许许多多的新兴的课题,以及要求我们更加迅速的对应能力。由于信息和网络的发展,更促进了设计艺术教育的国际化的同时,与本土化的个性教育更显得不可单纯的相互取代。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条件下,我们的学生应该怎样培养,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问题。应该明确的是我们的教学理念必须是为适应时代的需求而变化的。
    《中国设计》:信息时代师生关系的角色定位产生了哪些变化?这给教师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
    张苏:首先,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知识的更新周期大大缩短。以前我们大学四年毕业以后,所学的知识可以用四年或更长时间,现在的可能只能用两年或更短时间。因此这就要求院校教师加快知识更新速度,在更加面向不确定的前沿知识的同时,更要让学生面临真正的问题。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超越老师单纯的知识讲授和学生被动简单的知识接受模式。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就是教师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同路人。更加对等地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这一点才是老师们最应该关注的。
    《中国设计》:对于学设计的学生而言,如何有效利用网络时代便捷的信息传播优势,促进自己的专业学习?
    张苏:这是一个连带性的问题。现在不光是信息、网络变得便利,实际上其他的东西都在变得更加便利,能不能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的关键是你怎样对信息进行过滤的问题。过滤的一个前提,就是需求。你想看电影,我想你绝对不会去读小说;你想读小说,你也不会去搜索新闻,关键还是你需求什么。现在的老师需要引导、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当这种能力培养起来了以后,学生便有了自我学习的需求,从而主动地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有选择的筛选和有益地利用网络所带来的大量的信息。

采写:万柯彤

上一条:叶苹:拓展信息时代的设计教育

下一条:荆雷:建构面向未来的设计教育体系

相关新闻
 2021国际设计教育学者大会即将开幕 2021-09-23
 日本动漫人才培养经验谈:注重实践教育 2011-05-10
 注重实践教学 培养创意人才——潘鲁生院长谈毕业生作品展 2007-06-05
 现代手工艺术学院举办《大器养成——专业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 2018-09-30
 应用设计学院举办《探究•字体》学术讲座暨“康利杯”字体设... 2018-04-24
近期热点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