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 学习进行时】阐释好二十大精神 扛实思政育人责任

2022-11-06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伟大号召。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论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阐述了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为高等教育现代化引领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自今日起,学校特设“党的二十大 学习进行时”专题,以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阐释好二十大精神 扛实思政育人责任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牛序茜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在课堂教学主阵地宣传好、阐释好二十大精神,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理念。在思政课程中融入这些思想,要在学好、悟透二十大报告的基础上,根据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知识结构精心设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主要讲授进入新时代10年来,指导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与党的二十大报告思想同步契合。总结长期教学体会,二十大精神融入该课程,应融汇学理和实践两个维度进行讲授。

一、结合教材重点讲好几个问题

1.讲清楚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十大报告重申了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鲜明特征: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二十大报告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说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一般性、也有特殊性。特殊性就是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尊严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把一般性和特殊性有机结合,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要给学生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超越了西方现代化模式,也提供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一个新选择,特别是为一些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实现现代化的思维定势。中国式现代化主张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既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人民。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将书写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为宏伟壮丽的篇章,也将书写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为宏伟壮丽的篇章。

2.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人民民主

二十大报告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进入新时代10 年来,从“小院议事厅”到“农民议会”;从线下“圆桌会”到线上“议事群“;从人大代表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到政协委员参与基层协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广大民众通过一个个民主渠道,广泛参与到国家和社会事务之中,意愿充分表达、诉求有效实现,奋斗新时代的热情和力量得到极大激发和凝聚。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真正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要给学生讲清楚:我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绝对不是纯粹的程序和形式,而是维护人民主体地位以及参与决策和监督权利的保障,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优势。

3.讲清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初心使命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在讲授这个问题时,要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学生。要给学生讲清楚: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和平建设时期带领人民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征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突出位置,实施政策、采取措施、开展行动都要把是否有利于民生福祉放在第一位”。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4.讲清楚要具有为民族振兴奋力拼搏的斗争精神

毛泽东同志当年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二十大报告提出“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同时指出了我们在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其中的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要给学生讲清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叠加。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的历史业绩。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敢担当,肯吃苦、勇斗争。

二、结合专业重点讲好文化自信问题

二十大报告讲了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0月2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省安阳殷墟遗址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讲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问题时,要给学生讲清楚 :5000多年没有断流的中华文明,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深厚土壤。新征程上,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1.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十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文化的自信自强,外显为国家的形象传播,凝聚为社会价值理念表达,内化为个人的行为规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要教育引领学生:在国家层面形成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在社会层面实现规范有序和价值整合,在个人层面完善个人品格和主体性。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

2.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包括物质生活需要,也包括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社会主义文化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导向,广泛地体现在公共文化、文化产业、文化旅游、文化宣传、文化作品创作实践中。要教育引导学生:艺术工作者要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观念、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需要、世界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意愿出发,自觉把个人艺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不断回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创作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艺术作品。

3.关于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从文化自信迈向文化自强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的使命担当。文化自强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价值感召力、强大的活力创造力创新力、强大的文化实力与国际竞争力,从而成为全球化舞台上的高势能文化。艺术院校的使命之一,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要教育引导学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运用专业知识积极主动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通过专题调研、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精心设置议题,组织精彩、精练的故事载体,将专业课程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寓于其中,向世界展示好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上一条:【党的二十大 学习进行时】深入学习把握复兴伟业的文化意义

下一条:【学习二十大 我们在行动】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集中学习研讨会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近期热点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