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之际,书卷轻展间满溢智慧馨香。当下学术创新需多元交融,在此背景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携手齐鲁工业大学倾力打造“研途共赏”第六届研究生学术沙龙第三期。这场盛会跨越学科界限,是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学思想碰撞的盛宴。
本次活动秉持“书通四海,智凝双苑”的理念,精心策划设计创新、艺术实践、人文思辨三大板块。聚焦《人间草木》《疯癫与文明》等经典文本的当代解读,也关注《认识设计思维》《设计中的设计》等艺术论题;既邀请本校学子从艺术与设计视角剖析书籍,更特别迎来齐工大的伙伴,以科研等相关领域的探索为切入点,带来跨学科新洞察。当性别政治学对话康德认识论的哲学思想,当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碰撞当代建筑的空间美学,我们坚信,每一本书籍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开启通往不同知识宇宙的神秘大门;每一次分享恰似一场壮丽的学术烟火,于思维的碰撞中绽放出绚丽的创新之光。让我们手捧书籍,共赴这场温暖而深邃的校际学术之约,书写属于我们的学术华章。

今日书单
设计创新组
贺书鑫《当代建筑理论》
李烁《设计中的设计》
刘文英《景观都市主义》
孙抒阳《认识设计思维》
社会探索组
齐鲁工业大学代表《AlN单晶:当材料遇见高温美学》
艺术实践组
顾梓鑫《民族传统手工艺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当下困局及解困破局之策》
赵少岩《中国民间美术观念》
蔡吉辉《论“徐黄体异”与五代画家地籍、身份分异之间的关系分享》
人文思辨组
闫常宏《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高文丽《唯有粉红:审美品位的性别政治学》
宣梦莹《疯癫与文明》
任淑敏《时光倒流的女孩》
郑妍果《云边有个小卖部》
杨梦迪《如何阅读一本书》
王亚宁《月亮与六便士》
董新宇《悉达多》
谷玉玲《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
王聪瑞《蛤蟆医生去看心理医生》
今日书单与分享者
设计创新组
贺书鑫《当代建筑理论》
书籍介绍:本书从现代主义到当下建筑理论的演变,涵盖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反人文主义建筑的特点与案例。同时还对当代建筑理论的价值进行了探讨,包括是否要保卫生活的不可算法化、预留野性空间等命题,并引发观众思考建筑的核心使命和价值。

李烁《设计中的设计》
书籍介绍:书中深入探讨设计本质,强调设计与生活哲学的紧密联系,展示了设计如何渗透日常生活、提升质量,并讨论设计教育及推动社会变革的作用。设计不仅是外观美化,更是功能实现与情感触动。书中还通过苹果公司和无印良品等案例,解读经典设计作品,讲解设计过程方法,探讨设计美学观点和文化交融,展现设计作为文化载体促进对话与创新的意义。

刘文英《景观都市主义》
书籍介绍:该书针对后工业城市转型需求,批判传统建筑都市主义局限,主张景观取代建筑成为城市空间组织核心媒介。书中阐述了景观作为城市结构、基础设施景观化转型、动态过程设计观、跨尺度系统思维及功能复合体实践等内容,同时探讨景观设计在碳中和目标下的新启示,强调人文关怀,避免技术主义陷阱,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孙抒阳《认识设计思维》
书籍介绍:本书介绍了设计思维的定义、起源与发展,强调其以用户为中心,通过观察和洞察解决问题,与传统思维形成对比。书中阐述了设计思维的核心原则,包括以人为本、拥抱不确定性、跨学科协作、原型制作和测试与迭代。此外,书中还展示了设计思维的五个迭代阶段:共情、定义、构思、原型和测试。

社会探索组
齐鲁工业大学代表《AlN单晶:当材料遇见高温美学》
书籍介绍:内容涵盖AlN晶体半导体的实验过程,通过双晶XRD摇摆曲线和交叉偏振成像(HR-CPI)等方法对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利用二次离子质谱(SIMS)分析成分。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模型模拟PVT法生长AlN晶体,分析了生长温度、坩埚位置对晶体生长的影响,并通过优化热沉设计提高生长均匀性。最后也表达了对未来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期待。

艺术实践组
顾梓鑫《民族传统手工艺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当下困局及解困破局之策》
书籍介绍:内容聚焦于民族传统手工艺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当下困局及解困破局之策。首先介绍了作者柏贵喜和李庆福的专业背景,接着阐述了论文观点,强调民族传统手工艺的重要性,并指出该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地域特色和创新性建议等创新之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赵少岩《中国民间美术观念》
书籍介绍:本书旨在把握贯穿中国民间美术的“精神之链”,强调从观念入手研究民间美术,进而促进其走向未来的再生。提出了关于中国民间美术的一系列主要观点,包括民间美术的动态性与混合性、主题的功利倾向等。此外,书中还分享了关于文化与观念、形式与符号等启发感想,强调民间美术在当代及未来文化中的重要价值。

蔡吉辉《论“徐黄体异”与五代画家地籍、身份分异之间的关系分享》
论文介绍:论文主要内容展现了郭若虚"徐黄体异"的本义包括心志、环境、题材、画法和整体画风等多方面的差别;本文认为在诸种因素中画家之身份及其所处之环境的差异尤为关键,其余心志、题材和技法方面的差别皆由之而来;因此所谓“富贵”和“野逸”既是指整体画风,也是指其身份之别。论文框架主要围绕郭若虚“徐黄体异”的本意、五代花鸟画家的地籍分异与“徐黄体异”关系以及对“富贵”与“野逸”的另一种解释三部分展开论述。

人文思辨组
闫常宏《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书籍介绍:该书提出了世界由“表象”和“意志”构成的观点。表象是人类通过先验范畴感知的世界,而意志是世界的本质,一种盲目的、非理性的生命冲动。意志导致了人类的欲望、痛苦和挣扎,使人生陷入痛苦与无聊的循环,审美体验可以短暂解脱这种困境。这本书为现代非理性主义传统奠定了基础。

高文丽《唯有粉红:审美品位的性别政治学》
书籍介绍:该书探讨了女性审美在现代主义语境中的地位变迁,强调女性在社会与家庭中角色的复杂性,以及审美品位对女性身份的影响。分析了女性与物质消费、视觉和空间文化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消费主义对女性身份塑造的影响,以及性别在审美文化中的差异和权力动态。

宣梦莹《疯癫与文明》
书籍介绍:该书是福柯博士论文的删减,共分为九章,追溯了疯癫的发展历程。论述范围三个阶段:中世纪末至文艺复兴时期,疯癫是未知的、神秘的知识象征;古典时期,人们把疯癫看成一种需要用禁闭来对付的破坏力量和威胁,他们逐渐被解释为虚无儋妄,是理性的眩惑;(18世纪末)随着现代精神病院的诞生,疯癫陷入彻底的沉默。

任淑敏《时光倒流的女孩》
书籍介绍:该书的开端是描述了16岁女孩莉兹因车祸死亡,来到“另界”,这是一个时间倒流的世界。书籍中的核心设定是“另界”居民从死亡年龄开始每年减1岁,重回婴儿后重返人间。故事主要围绕莉兹的成长、与欧文的爱情、对生前家庭的观察三条主线展开。

郑妍果《云边有个小卖部》
书籍介绍:该小说主要写了云边镇少年刘十三的成长故事,前半部分写了刘十三从云边镇走向城市,在校园爱情、职场中受挫且伤痕累累,后半部分写刘十三被外婆王莺莺用拖拉机拉回了云边镇,在云边镇感受到的世情冷暖。该小说表达了对故乡、对亲情的衷心倾诉。外婆王莺莺的乐观坚韧和无限包容,程霜像一道光一样短暂又永恒,刘十三的奋斗与卑微,云边镇迷人的自然风景、悠然的生活节奏,共同构成了云边故乡的美好意境。

杨梦迪《如何阅读一本书》
书籍介绍:该书强调阅读是一种主动的活动。阅读一般分做三种目的: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只有最后一种目的的阅读能帮助阅读者增长心智,不断成长。该书主要论述指导如何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它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在书后推荐了一系列的经典名著。

王亚宁《月亮与六便士》
书籍介绍:《月亮与六便士》以高更为原型,讲述中年证券经纪人查尔斯抛弃家庭,执着追求绘画理想的故事。他辗转巴黎、塔希提岛,在贫病交加中创作出震撼壁画,最终葬身火海。尽管被世人视为疯子和负心汉,他却在艺术中燃烧灵魂,展现了精神自由与物质现实的永恒对抗。

董新宇《悉达多》
书籍介绍:《悉达多》的副标题为“一首印度的诗”,以印度社会和宗教为背景,写了主人公悉达多一生的思考与追寻,从高贵的婆罗门之子到沙门,遇到顿悟的乔达摩,在聆听并深入思考其教义后仍未加入;后堕入尘世,沉迷犬马声色;晚年终于真正觉悟。小说的主人公悉达多尽管是与佛陀同时代的修行者,但黑塞所要展示给读者的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特别是德国的时代精神。

谷玉玲《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
书籍介绍:两位作者持续多年扎根人工智能前沿领域,这本书是他们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蹦出的意外火花。因为这一全新发现并不是直接回馈于他们本身所处的人工智能领域,而是“无心插柳”收获了对人类约定俗成的思维方式的全新颠覆。这一研究打破了人类世界延续多年、难以撼动的、依靠目标和计划成事的文化基因,真正开启了人类伟大创新的惊喜之旅。

王聪瑞《蛤蟆医生去看心理医生》
书籍介绍:该书书名听起来像童书,其实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咨询入门书。作者罗伯特·戴博德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他借用经典童话《柳林风声》里的动物主角,模拟了病人与咨询师之间互动的全过程,讲述了一名抑郁症患者是如何通过心理咨询得到疗愈和改变的。读者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也跟着蛤蟆先生一起看了一次心理医生。

本期沙龙中,我们聆听了18位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分享者(含齐鲁工业大学1位代表)的学术分享,见证了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闪光。每一位主讲人的深入剖析都展现了研究生群体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创新的科研精神。随着最后一位分享者的精彩呈现落下帷幕,第六届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也圆满收官。
这场思想的盛宴让我们见证了学术的深度与广度,更展现了跨学科交流的无限可能。感谢所有参与者的智慧贡献与热情投入,愿这份学术热忱继续照亮我们未来的探索之路。“学无止境,思无边界。”愿大家以本届沙龙为崭新起点,继续保持对学术的热忱与探索的勇气,在未来的研究中取得更多突破。我们期待下一届沙龙再聚,共话学术,共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