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顿先生举办第二场学术报告——艺术品如何被理解:“语意或推测”? [附图]

2005-09-06
 
雷顿先生举办第二场学术报告
                 ——艺术品如何被理解:“语意或推测”?
 
    8月31日晚7点,雷顿先生在我院学术报告厅举办此次来访中的第二场学术报告——艺术品如何被理解:“语意或推测?”。艺术学系主任张从军主持了此次讲座,南京师范大学徐飚教授担任翻译。
    本次讲座的内容主要从“语意”和“推测”两个方面来阐述艺术品是如何被理解的。关于艺术品被理解是依赖于“语意”,人类学研究领域存在两种看法:一种是对艺术品的理解与语言被理解之间存在一定相似性;第二种是来自Gell的观点:艺术品并不一定要按照语言那样组织。雷顿先生以“图标”为对象进行阐释这两种观点。在讲解第一种观点时,他讲到Durkheim在1903年提出,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动物,而这些作为图腾中的动物之所以成为他们的图腾(如蚂蚁、蜘蛛等小动物),并不是动物本身具备特殊之处,而是因为它们表达了某种神圣的观念,代表了家族祖先无穷的力量。Durkheim还推断原始社会是由家族组成,并认为人们会认为由家族组成的社会与由动物组成的世界有某种相似之处,它会表达家族的观念,成为某个家族的代表物。每个家庭选择何种动物并无周定原则,但是它要得到小范围的认可。列维·斯特劳斯的观点是:所谓原始社会里的艺术家,他们小心的捍卫自己的语言,保护艺术的语言功能及其社会作用。雷顿先生同意斯特劳斯的观点,但认为只在小范围内成立,会丧失与社会群体相交流的能力。另外,列维·斯特劳斯还认为意义传达必须具备人们都能理解的结构,而雷顿先生则反对这种观点只用于原始社会。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跨文化理解某一种相对抽象的概念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当遇到这种情况,人们通常会借助意念中的潜在的推测能力,用本文化中的传统思维“翻译”陌生的信息。雷顿教授在讲解“推测”时他使用了“Abduction”,认为我们不知道别人向我们传达信息的时候,就运用“推测”来作出理解。
    最后,艺术学系张从军主任将雷顿先生的讲座内容概括为:艺术是可以传达的;传达需要规则;规则要被认可,如不能被认可则进行推测。
 
 
 
 
 

 

上一条:主体间性与岩画解读——雷顿先生的第三场报告 [附图]

下一条:我院中国民艺研究所与英国杜伦大学人类学系展开合作 [附图]

相关新闻
 主体间性与岩画解读——雷顿先生的第三场报告 [附图] 2005-09-06
 雷顿教授在我院学术报告厅举办题为“界定艺术以及当今艺术跨... 2005-09-01
 我校学生宣传队伍培训第二场讲座举行 [附图] 2008-04-21
 我院聘任罗伯特·雷顿先生为荣誉教授、徐飚女士为客座教授 [附... 2005-09-07
 数字艺术学术沙龙第二场学术讲座:《地爆天星:新媒体艺术与... 2022-01-08
近期热点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