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院长出席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开幕式

2010-09-16


潘鲁生院长出席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开幕式

    9月16日,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北京太庙开幕。山东省文联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设计艺术院院长、我院院长潘鲁生应邀出席。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华文化联谊会、台湾文化总会等联合主办,由中国艺术研究推广中心、中华新文化发展协会共同承办。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许嘉璐,文化部副部长、中华文化联谊会顾问李洪峰,台湾文化总会副会长林澄枝等近百名来自两岸的文化界人士、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许嘉璐致辞指出,“字还是3000年前的字,人已是若干代之后的子孙,仍能读懂看懂,这在世界文明中恐怕是唯一的。‘汉字艺术节’就是中华文化之节,是海峡两岸亲密合作传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节日,也是两岸共同复兴和建设中华文化的标记”。文化部副部长、中华文化联谊会顾问李洪峰表示,“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旨在通过两岸共同搭建汉字艺术交流平台,延续汉字的文脉传承,繁荣海峡两岸的汉字文化。对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对于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和增进同胞情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陆著名指挥家刘森带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青春女子合唱团”吟唱了《诗经•小雅》中的《庭燎》、《伐檀》。台湾文化总会副会长林澄枝在现场用闽南语演唱了唐诗《枫桥夜泊》。由两岸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近二百人共同书写“汉字”二字,体会中国文字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汉字发展历经甲骨、金文、篆隶、行书、草书、楷书演变,呈现为一部涵盖历史、社会、时代、人文的中华民族文明史,而且随着社会发展,科技改变生活节奏与形态,汉字的书写方式及工具也经历了从软笔、硬笔到电脑输入的衍变。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以“汉字艺术 源远流长”为主旨,旨在传承汉字文化,推广汉字艺术,继承发扬中华文化,活动将通过汉字以及汉字历史的美学梳理、经典文本的记忆呈现等内容,分别从汉字的字象与字义角度,揭示汉字所承载的历史与文明内涵,同时折射当下,引发公众对汉字文化的再思考,并通过在海峡两岸之间搭建高规格、高品位的汉字艺术交流平台,延续汉字书写的文脉,共同推动两岸学术、文化和艺术上的繁荣和发展。
    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将在9月至10月间举办系列活动,包括五场风格迥异的主题展览,分别命名为“追忆•汉字:典藏文明之光”、“雅尚•汉字:翰墨千秋书法”、“意韵•汉字:汉字艺术印象”、“乐活•汉字:汉字创意生活”、“感知•汉字:发现之美”;以及系列互动推广活动,包括“领秀•汉字:汉字的创意服装秀”、“开卷•汉字:高校汉字艺术讲座”、“问道•汉字:两岸书法艺术论坛”;并将在2011年春节前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国父纪念馆”、台北华山文化园区等地举行相应系列活动。
    潘鲁生院长曾于1990年、2000年先后编著出版《中国汉字图案》、《汉字装饰》,并在《文艺研究》发表论文《传统汉字图形装饰》,为《新华文摘》转载。研究收集古今各种汉字图案六百余款,按品类编排,对生活中各种衣食住行用品进行装饰美化而组成的汉字图案进行研究,叙述汉字图形化的源、流及其典型特征,对汉字图形蕴涵的文化主题、寓意内涵进行分析说明,就汉字图形的题材类别、典型种类和样式,以及装饰、组合、构成等艺术手法加以归纳、概括和总结,在梳理分析汉字图形主题内涵、装饰造型规律、形态特征的基础上,指出汉字本身继承和保持了象形文字特征,其结构、造型成为装饰图案元素,其中镌刻着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提出汉字艺术对于了解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当代艺术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许嘉璐致辞

文化部副部长、中华文化联谊会顾问李洪峰致辞

台湾文化总会副会长林澄枝吟唱唐诗《枫桥夜泊》

潘鲁生院长在开幕式现场

与会嘉宾为开幕式剪彩

合唱团吟唱《诗经》

两岸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共同书写“汉字”二字

上一条:学校召开会议安排“双代会”筹备工作

下一条:我校迎新工作圆满结束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近期热点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