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与教育部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调研组专家座谈
2011-04-28
校领导与教育部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调研组专家座谈
4月28日上午,教育部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调研组来我校调研。调研组由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曹意强任组长,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郭淑兰任副组长,成员有山东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张志民,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教授郭磊,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靳学东,四川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翁凯旋,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研究所所长、教授傅谨,吉林艺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郑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干部汪涛、丁志强,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正处级调研员张琳。党委书记于茂阳,院长潘鲁生,党委副书记杨新力,副院长李新、刁在祥、张云龙、苗登宇,院长助理、办公室主任王立果在贵宾接待室会见调研组一行,并与调研组进行座谈。
教育部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调研组组长曹意强介绍了调研组人员情况,对此次调研的学校、调研的目的和内容进行了说明。指出,教育部领导对此次调研工作高度重视,要求通过此次调研摸清目前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有利于艺术教育发展、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规划,希望我校领导对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党委书记于茂阳对调研组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感谢调研组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听取建议,并希望各位专家就学校教育教学提出宝贵建议。于茂阳表示,目前,艺术学成为第13个学科门类,设计学升级为一级学科,体现出国家对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视。在这种大形势下,结合社会生活对艺术的需求,高等艺术院校如何发展,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人才是高等艺术院校目前的主要任务。设计学科成为一级学科给我们设计院校增加了自信,拓展了设计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作为目前我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工艺美术学院,我们学校如何定位、如何进一步发展是我们亟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于茂阳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借鉴国外同类院校的先进办学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克服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努力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着眼于未来,培养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创新型应用设计人才,引领社会生活。
院长潘鲁生向调研组一行介绍了我校的整体情况。潘鲁生表示,学校通过资源整合,建立了10个二级学院,建立了以设计艺术为主体,文学、工学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学科布局,在专业规划上“抓两头,带中间”,以手工艺和数字艺术为重点带动相关专业建设。通过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明确了“实践教学型”的类型定位、“创新型应用设计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完善设计艺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积极成果。
潘鲁生具体就设计教育教学提出建议:第一,建议国家出台关于设计教育的发展战略,将设计教育提升到创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高度来看待,制定有关实施意见,充分整合我国文化资源,推进设计行业自主创新,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第二,加快建设国家设计教育信息平台,统计发布高等设计教育数据及产业动态,形成权威性的专业信息交流机制,促进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搭建“大设计”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第三,完善设计教育的分类指导和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艺术学科门类下的设计学科定位、专业分类以及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设计教育的全局性规划,开展针对性的业务指导,建立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机制。第四,重视传统工艺美术教学在设计专业的应用,加大传统文化在设计教学中的课时比例,加大手工艺等传统专业培育力度以及手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的力度,充分发掘民族民间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作用。第五,加大对艺术学科的国家科研项目倾斜力度,通过科研和创作支持,带动艺术教育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带动艺术院校学科建设,促进艺术学科与相关学科融合。第六,改革现行的艺术专业招考制度,尊重艺术教育规律、高校自主招生权益和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解决“大兵团”招生的单一化问题,实现艺术教育个性化的培养目标。第七,建立全国各类艺术院校及大学艺术院系定期交流机制,定期就艺术教育有关问题进行研讨。
我校领导还与教育部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调研组专家就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研究生处处长唐家路、服装学院院长罗云平、现代手工艺术学院院长段建华、公共课教学部主任徐思民、教务处副处长滕丕强以及相关人员参加座谈会。






上一条:教育部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调研组专家观摩我校教学成果
下一条:我校第九届大学生辩论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