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葫芦雕刻技艺培训班举行结业式暨学员创作成果展
12月9日上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葫芦雕刻技艺培训班结业典礼暨学员创作成果展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千佛山校区举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苗登宇出席仪式并致辞。
本次培训,从11月13日开始,期间历时30余天,共有来自潍坊、济宁、滨州、烟台、临沂等地的近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为做好这次培训工作,学校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秉承“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的原则,结合理论和实践,积极做好教学组织工作。在总结“木版年画培训”、“陶瓷烧制技艺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符合学院特色、适合学员发展的非遗培训理念、目标和任务。强调“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让学员深刻认识和理解“传承的是技艺、学习的是文化、提升的是品味、树立的是形象”的非遗传承内涵。
本次培训将教学内容分为专业知识课、传承教学课、观摩交流课、创作实践课、创作成果展五大模块,结合理论讲授、技艺传承、外出观摩学习、举办讲座、交流会、传承人讲堂等形式,认真落实“知情、知艺、知辨”的基本要求,以期帮助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帮助从业者开阔眼界,提高设计和制作水平,在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规律的前提下,实现现代科技与传统精湛技艺的有机结合;同时,注重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非遗保护理论水平、加强对培训项目历史文化内涵的认识和对学员的了解,提高教学方案的针对性和培训效果。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培训班的效果非常好,通过老师的系统授课和学员之间的交流以及观摩学习、创作实践,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技艺,使今后的工作有了新的思路。
本次葫芦雕刻技艺培训期间,恰逢聊城第十届葫芦文化艺术节开幕,为让学员亲身感受葫芦的艺术魅力,学院领导亲自带队,带领培训班的学员赴聊城葫芦文化艺术节参观学习。千姿百态的葫芦有的造型天然雅致,有的图案栩栩如生,有的雕工细致典雅,有的线条粗犷奔放,有的蕴含着地方特色,有的则充满民族风情,吸引着学员连连赞叹、驻足观赏,为后期的实践创作激发了灵感。
本期葫芦雕刻培训班学员共完成了包括基础课程作业、葫芦雕刻创作作品、设计衍生作品等400余件作品,包含烙画、彩绘、线雕、镂雕等7种类型,作品在保留传统葫芦雕刻的形式美感与独特韵味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大量融入了当代设计元素与加工工艺,体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元素的碰撞,这种碰撞与交融为当代葫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更多探索与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葫芦雕刻技艺的培训工作让每一位学员受益匪浅,也为高校注入了民间艺术的鲜活内涵,使广大师生有机会直接面对民间艺术家,与他们交流、向他们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大家的民族文化自觉性与自信心,帮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了传统工艺精髓、掌握了精湛技艺,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创作和生产中的各种疑难问题,也为今后的技艺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学校承办单位相关负责人、教师及全体学员参加了结业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