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一行访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

2015-07-06

 

潘鲁生一行访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

 

    2015年7月6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现代手工艺学院院长赵进、美术馆副馆长李文华等一行六人应邀访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会见中心驻场艺术家暨展览部副主任、公共艺术家乔西•布朗,进行交流。
    乔西•布朗代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对潘鲁生一行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当代艺术中心的管理、运营和活动开展情况。她表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是第二届国际公共艺术奖的主办方之一,有良好的国际声望,希望当代艺术中心能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展览、国际会议等方面进行交流。潘鲁生表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在展览、艺术研究及教育等方面具有独到经验,希望双方在展览和青年艺术家培养方面开展合作。
    在乔西.布朗陪同下,潘鲁生一行参观了当代艺术中心的办公室、驻场艺术家工作室、美术馆以及正在展出的美国已故艺术家艾伦•撒库拉的“被遗忘的空间-鱼的故事”主题摄影展。潘鲁生指出,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设计中心秉持的重要理念“宽容试错,面向未来,为年轻人提供机会,具备国际化视野,兼容并包”,是艺术设计的重要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当前,新秩序下以“互联网+”等为表征的社会组织呈现网状结构,人与人的关系更趋平等,正建立一种新的平衡,才能、智慧被认为是社会与个人的真正财富。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的核心是关系,旧有的内容发生变化,“改变”成了唯一不变的主题,生态自然也会顺势利导,分享与服务成了社会文化经济主题,互联网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创新既代表要做全新的事情,也说明创新者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面对全新的局面和速率。新加坡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的实践也启发我们,平台搭建良好,运行是否卓有成效关键要看内容。当下,各个层面、各种立场应达成共识:艺术与设计是国家发展尤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内容,是文化涵养、长效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中国,政府营建导向、构建平台、提供政策与资金已是常态,当前还需实现平台、内容、生态共生,实现事情、市场、趋势互应,只有长远战略与具体落实兼备才能达成实效。
    潘鲁生表示,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环境下,需要提振信心面对“成长中的烦恼”,就此艺术与设计教育、实践、研究、传播不能缺位,政府、高校、专业机构和艺术家、设计师应该科学规划,既各司其职又戮力协同,既作创想者更知行合一,做务实的践行者,充分发掘发挥艺术设计潜能,努力为提升国家人文发展指数、提高公众生活质量、增进国人福祉做出应有的贡献。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拥有许多优秀的艺术家、设计师、工艺美术和民艺民俗专家学者,当前更要契合时代精神,专注、专业、极致、高效、简单做事情,在关注民众显性需求的同时,还须与时偕进发现、把握、创造、引领需求。

 

    附: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坐落于新加坡著名的曼吉尔军营艺术区,于2013年10月正式对公众开放。该中心致力于国际艺术家驻场计划、展览、研究及教育,并与国际艺术机构、画廊、藏家及策展人紧密合作。定位为一个艺术批评和实践中心。目标是在当地艺术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并为区域和国际艺术基础设施发展做出贡献。   
    目前,中心分为三个部门:展览和驻场艺术家部,研究和教育部,发展、规划和项目部。其管理由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主要来自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经济发展委员会、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和新加坡国家艺术委员会。当代艺术中心设有国际顾问团,成员是来自世界各地大学、艺术中心、博物馆等的知名艺术家。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把研究和教育紧密结合,可提供策展空间专业方向全日制或者在职硕士和博士培养。作为研究中心,举办了一系列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和国际性会议、研讨和讲座等。并与一些博物馆、美术馆等在展览等方面展开合作,加强跨国文化艺术交流,启蒙新加坡和其他地方的年青艺术人才努力追求艺术极致。通过让公众参与现场和网上交流活动,加深艺术家和区域文化交流,并就区内蓬勃发展的当代艺术生态开拓全球对话。

上一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第二次工作协调会

下一条:“济南西部新城公共艺术项目”在第二届国际公共艺术论坛发布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近期热点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