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展教师访谈:访景观设计专业指导教师邵力民教授
编者按:5月27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09设计艺术博览会暨毕业生推介会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盛装开幕,展览展出了该校本专科及硕士毕业生独具匠心的作品两千余件,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好评。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学校教学理念,设计•中国记者对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进行了系列访谈,本次专访景观设计专业指导教师邵力民教授。
邵力民教授在与学生交流
设计•中国:您对这些景观毕业作品有什么评价?
邵力民:就作品而言,主要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实际项目,是实实在在的工程。我们学校的学习是一个支撑点,这些作品不是纸上谈兵;另外是创意性的作品还需要大家努力。好的创意对目前和将来都是有引导作用的,我们要在这方面努力,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
设计•中国: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青岛八大关风景区环境保护性再利用婚庆主题场地设计》这个毕业设计项目。
邵力民:青岛八大关风景区之前除了公共厕所以外,没有其他任何固定的婚庆设备。新娘和新郎换衣服都没有地方,只有在树的附近扯一块布互相挡一下,赶紧换下而且人很多,这样很不人性化。这组同学到现场考察,发现这里有那么多新娘、新郎,现场非常热闹,又是片古建筑区,所以同学们认为这块地方有必要改造。改造的几点首先是延续了结婚的主题,用细胞壁的图形,然后进行整个园林的铺装,从空中看它有一个生命结合的象征性。另外他们在这附近做了一个调查,靠近水岸的地方没有一个实质性的建筑桥,在海边沿岸进行了布置设施,主要是想让婚庆现场从内容到形式再到功能更人性化,让它名副其实。
设计•中国:《铜元局旧建筑与景观整体改造》这个项目,是一种很流行的loft样式的改造,请给我们介绍一下。
邵力民:这个小组是由赵一凡老师指导,05级景观一、二班共同完成的一个项目。这个地方原来是济南的一个旧市场,它的改造利用就等于是对旧厂房的改造利用。这个小组从建筑的所处位置、隶属性、古建筑分布等方面进行考察后,在尊重地方文脉的基础上重新尽行了改造。这类似于北京的一些酒吧,把旧房改成艺术工作室,咖啡厅等这些有个性的东西。这个现在比较流行。这个项目是因为今年毕业设计的几个真题之一,今年的毕业设计主要突出怎样与市场相结合,为社会服务。
设计•中国:请您谈一下咱们的景观设计教学理念。
邵力民:教学中我们首先把实践教学的教学理念放在第一位,保证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比较实用,然后注重学生的作业题目与社会的题目结合。另外注重与学生毕业以后从业方向的对接。
设计•中国:学校在教学评估后明确了办学理念,并在全国艺术院校中提出了“实践教学型”设计艺术大学的定位,您怎样理解学校的这种办学理念?
邵力民:从我们这个专业而言,学生实际的运作能力培养很重要,有了理论基础以后,最重要的是对一个项目的动手能力。建筑这个专业与其他专业不一样,它首先是要有图形,接着是材料、预算,再接着是施工工艺,缺了任何一个环节,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从现在来看即使是纸上谈兵也很复杂,比如各种电脑、软件、动画、漫游,都需要比较好的操作能力。我认为我们这个专业的操作能力应该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实践操作能力,一个是实际操作能力。在毕业之前都有《设计实务》课,给毕业做准备,毕业设计也是给学生生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另外我们会在教学中加入一个模仿投标现场的环节,将一个班的同学分为甲方、乙方,乙方要在造价、设计理念方面说服甲方。这个环节的授课的老师是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那种,在投标、招标现场有工作经历的,这个环节各方面反应还都不错。
设计•中国:您作为辅导老师,您对景观专业的毕业作品有什么评价,有哪些突破?
邵力民:我们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选择题目都是来自实际工程项目,有的学生在公司实习,他的实习题目就直接拿来做;有的学生通过自己考察,凭着自己的职业敏感,发现了问题,从现场发现题目;也有很概念的题目,他做的东西把自己的想法能够通通表现出来。 和往年比,今年毕业设计的模型的技术水平有所提高,我们模型有些做的很精细,无论从专业角度还是商业角度看,它都是可以被认可的。像有一个古建筑改造项目,那个房子的模型精度也是历年来我们制作模型都没有达到过的,从地面结构、屋顶结构、屋架结构墙体结构都非常精细,而且都是从现场测绘来的。
设计•中国:您有游学日本的经历,您觉得日本的景观教学和中国的景观教学有什么区别?
邵力民:我们的理论研究能力和角度还不够敏感,日本有一些景观专业课程我们还没有。另外我们学生写作论文的能力与日本学生差了很多。我们的手头表现能力从结果上看比他们强,但是将来有一个很大的危机,你的基础框架没有做好,对将来的潜力的发挥一定有限制。所以我们要重视基础课程。怎么来协调呢?现在强调教学实践,不能从表面上看大家做的是真题还是假题,是不是实际操作,还有理论的操作环节。我们的学生的论文根本没法和人家学生的比,写研究方法,我们就平铺直述,像写新闻报纸一样,结果拿出来的很多论文就是小文章。日本景观专业本科论文不一定要和毕业设计挂钩,它可以单独做。日本的研究生是没有作品的,博士生也是没有作品的,完全是研究。
设计•中国:日本公众的景观意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邵力民:日本的景观发展了很多年,日本的市民都知道景观是什么。各地各个街道都有景观保护组织NPO,这个组织主要收集市民的景观建议并提案。对我们来讲,景观好像都是教科书上的文字,实际当中很多没理解到时什么,在公众意识普及方面差了很多,需要普及,在若干年以后,到了民间城市都有很多管理机构,一些资源机构,一些组织和志愿者一些活动。另外我们的儿童景观教育方面差了很多,对儿童的教育的普及性还不够。
设计•中国:您对这些毕业生有什么期望和寄语?
邵力民:真心希望真正想做景观工作的同学,能尽快在社会找到位置发挥自己。有的同学会不选择这个行业,也希望他们能够在其他行业做得很好。我觉得慢慢来讲的教育不一定是职业化教育,也可以素质教育。在发达国家,很多学景观专业学生将来不从事这个专业,但他们所学对社会还是会有价值的,他能把他学到的东西通过各种途径来实施。希望同学们在各行各业都有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