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新闻首页

北大山下的新活力——我校学生听取“为奥运设计”讲座有感

时间:2007.04.09 供稿:新闻办公室 作者:院报通讯员刘刚、李颖
北大山下的新活力
——我校学生听取“为奥运设计”讲座有感

    我校校友、客座教授、2008奥运奖牌“金镶玉” 主创者肖勇教授来我校作以“为奥运设计”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院报学生记者随机采访了现场几位学生。
    一、看到曾经的校友载誉而归,你作为一名现在就读于工艺美院的学生有何感受?
    邵道燕(造型艺术学院学生):当我知道2008奥运奖牌是我校校友设计的时候,作为工艺美院的一名学子我无比骄傲与自豪,对肖老师敬佩的同时,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优秀设计师的理想。
    田英(现代手工艺学院学生):看到曾经的校友如今成为国家的栋梁,作为工艺美院的一员,我们为学校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而感到骄傲,同时,也感到了我们肩膀上的责任和动力。在专业、能力等方面,我们要向他学习,让自己变得优秀,为学校争光,为社会贡献力量。
    周生红(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学生):我们感到非常骄傲,肖勇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我看来,肖勇老师是大师级设计人物,但他还是很随和。他重感情,怀旧,这从他的生活学习的那些图片中足以证明。当然还有那一句热情的山东济南人特色的家乡话:“奥运奖牌的设计不是几个月就能设计出来的,我是从1987到2007……”这样一句极矛盾又具肖式风格的解说,体现了肖勇对母校的深厚感情。1987年肖勇考上山东工艺美术学院,1991年出国留学……这些历程都在他的眼里历历在目,还有什么比得上这种情怀,在经过短暂的寂静之后,就有热烈掌声来回应校友了。我们应敢于向肖勇老师学习那种“今天我以美院为荣,明天美院以我为傲”的精神和骨气,并真正付诸于行动中。
    二、听了肖老师的讲座,你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邵道燕:听了肖老师的精彩讲座,觉得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人。他所经历的学术历程和人生阅历令我不敢想象,这几天我也通过肖老师的网站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他在今后的设计领域里有更多的发现和研究,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知识和力量。
    程静(工业设计学院学生):肖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感触很深,给我们注入了设计理念的新鲜血液。是我们学习先进设计理念的难得机会。            
    田英:从肖勇老师的讲座中,我深深体会到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呈现给人们的不仅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姿态和感受,同时也把其曲折的产生历程以及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呈现在人们面前。
    周生红:要向肖老师那样,学设计要保持一颗孩子的心,要接近大自然,不要放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要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只有是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
    三、你对肖老师设计的奖牌中所涉及到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及对设计团队整个设计的过程感受如何?
    周生红: 设计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设计产品的需求,现代社会不再是仅仅满足于设计产品的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满足更个性化的,有更多的文化元素融入进去,能形成一个良好的设计链,与此同时也促进了设计文化的发展,研究与设计水平的提升。
    洪亮(造型艺术学院学生): 参与这次奖牌设计方案的过程,也是考验他们团队把握奥运精神与中国民族文化精髓能力的过程。他们不仅对过去的奥运进行研究,而且还要对本次北京奥运进行重新认识。从构思到创意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与不是的决定。最艰苦的还是奖牌设计方案后期阶段,因为后期的细节完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所以这一阶段也特别耗费精力,有时为了一个细节的完善,他们会冥思苦想几天甚至十几天,有时还会与相关专家进行交流,那种体力和脑力上的付出是难以想象的。
    王婷(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生):我被整个创作团队的敬业和执著深深地打动了,一个丝带的选配就要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修改试验,这样严谨认真的团队不可能创作不出好的作品,他们执著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田英:一件优秀作品的产生是来之不易的,同时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融合到设计中去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从传统文化中发掘新视点的同时也把中国渊博文化的精髓带进了一件现代的作品中去,让其在现代人面前,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也是一件面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设计团队的整个设计过程,让人感慨和敬佩。
    四、肖老师被母校聘请为客座教授,从学生本身来讲你有何想法?
    邵道燕:为我校吸收社会上有名气的教授,更有利于提高我校的社会知名度,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学校的同时,更重要的也让我校学生增加了学习积极性,学校的这种以“学生为本、一切为学生服务” 的宗旨,我们学生非常感动、支持。这也体现了我们学校“培养具备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和技术能力的高素质设计人才”的办学理念。
    田英:肖老师成为母校的客座教授,我们感到非常兴奋,这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一个难得的学习交流的机会,同时肖老师渊博的知识和超前的设计理念也会成为我们认识外界、了解设计领域的发展变化以及怎样成为一名设计人才的桥梁。
    周生红:实力证明一切,有实力才会有魅力。学校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为学生聘请优秀的教师,来我们学校授课,这是我们的荣幸,我们应抓住机会努力学习。并以肖勇老师为学习的榜样,在专业学习上不断开拓进取。
    五、作为一名正在接受新知识的大学生,肖老师的学习生活经历,对你今后在学习生活中有什么启发?
    周生红:在讲座中我们知道,金银铜牌搭配不同的玉,出于金、银、铜牌的价值不同以及颜色搭配方面的考虑,金、银、铜牌上镶嵌的玉材都不同。金牌用的是白玉,银牌是青白玉,铜牌是青玉。“搭配是美学问题。白玉与金牌搭配好看;银牌属冷色调,适合用青白玉;而铜牌的玉颜色最深。”虽然创意来自于古代龙纹玉璧,但奖牌上的玉没有刻任何纹饰。这是基于美学最高境界——质朴的考虑。同时也告诉我们简单主义的重要性,“简单就是美”。我们懂得了怎样培养艺术设计的创新思维,做设计要融会贯通,把设计做活,注意吸收传统文化,还要倡导简约主义。正如肖勇老师所说的,“设计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必须有发散式的思维”。“设计的标准就是不断地打破标准”。我们应学习他的设想定位的三个方向:1、前瞻,独树一帜。2、突破,别出心裁。3、逾越,另辟蹊径。”从中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
    田英:设计师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必须拥有发散式思维。作为一个需要吸纳新知识、新观点的设计类大学生,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发散式思维,让设计富于人性化,让人们更容易接受、喜爱。用前瞻性的思想去对待专业,克服模式化和传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