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技术研究和开发》课题论证会

2005-04-12
               
我院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技术研究和开发》课题论证会    
   
    2005年4月11日,为申报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民艺研究所与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合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技术研究和开发》课题论证会在民艺研究所资料室召开。会议由     潘鲁生院长主持,科研处胡希佳处长、唐家路副处长、教务处     董占军副处长、     顾群业副处长出席了会议,工业系彭冬梅老师汇报了课题进展。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有:一、数字化档案管理;二、虚拟博物馆;三、民间艺术图形辅助设计;四、传统技艺、传统文化生态复原等。参加课题论证的人员积极肯定了该课题的学术前沿性以及研究的紧迫性。     潘鲁生院长认为,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宏观上有利于解读民间艺术的本原问题,对民间艺术品及民间工艺进行数字化复原并诉诸于动态的视觉表现;微观上,比如以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间剪纸为个案,提取其内在的设计基因,建立一套严密的检索系统,使用者可以通过颜色或部分设计特征等因素调取不同形式、同一主题的原图片,对纹样等造型因素进行重新组合,直接应用于现代设计之中。潘院长还建议,本课题的成果形式可以体现为几个方面:一,研究出一套文物数字化保护方法,这种方法并不局限于“民间艺术品的保护”这一个领域,还可以推广到全国范围的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机构;二,在原有软件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制图软件,为设计师提供检索工具,同时也可以反馈设计师的建议,结合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再创造;三,围绕市场进行产品研发,推动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的创新,形成产业化,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其他与会者也对本课题的有关方面发表意见,胡希佳处长认为,与以现代手段使物品卡通化的原理相一致,本课题同样可以通过汇集资料,然后在后期提取对象的特征,最终通过虚拟的形式表现出来。    
    据调查,目前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研究领域尚属空白,虽有个别学者开始收集有关的基础资料,但仅停留在对素材的汇编与数字化保存层面,尚不能做到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应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够激活民间传统设计基因,使其为现代设计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够得到永久保存,还能够在新的创作环境中焕发新的活力。
 
   

上一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近期热点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