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获奖作者采访录三——秦冬霞

2008-03-19
               
感恩生活  设计奥运
——访山东省第十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
“迎接绿色奥运 共建和谐社会”大学生摄影大赛获奖者秦冬霞

    当代中国,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呈上升趋势的先进产业,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山东省第十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于近日落下帷幕,我校同学在此次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充分体现了较高的艺术素养,人文素养,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大赛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为向同学们展示我校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广大同学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中一些优秀作者及其创作故事,同时激励同学们以榜样为目标不断创新、勇于开拓,近日,我校大学生记者团对这些优秀同学进行了采访。
    其中,秦冬霞同学的作品《跃》获“迎接绿色奥运,共建和谐社会”山东省大学生摄影大赛观念类三等奖,3月15日上午,我们对其进行了深入访谈。
    (以下称:记者——记 秦冬霞——秦)
    记:师姐好!您的作品《跃》的创作初衷是什么?作品的涵义是什么?
    秦:《跃》是一系列的运动式作品,刚好符合迎奥运的主题。当时我心里有一定的想法,但不知如何实现。我就试着创作了几幅作品让王楠老师看了一下,老师说这个点子不错,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又创作了这一系列的作品。“跃”就是跃跃欲试,有一种想冲出牢笼的感觉。其实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平常在进行一幅作品创作的时候,总是感觉没有创意而且很压抑。总有一种想跃跃欲试的冲动,想挣脱这种束缚,想获得一种释放。就是这种冲动让我有了新的想法,刚好这项作品也符合奥运精神。当我真正完成这项作品的时候确实感受到了那种释放和不断超越带给我的力量。
    记:《跃》这幅作品在“观念类”作品中脱颖而出,能否针对“观念”这个抽象的词谈一下这项作品呢?
    秦:这幅作品看起来是静的,但是它却是以动衬静。给人的感觉是有人在这有限的空间里挣扎。就像蛹破茧而出的金色的梦,能让我们感觉到那种力量的存在。像静物类的作品要求的是拍摄的真实,要的是物体的质感,这就是区别。
    记:你在创作当中肯定肯定遇到不少难题吧?请简单谈一下。
    秦:困难肯定会有啊,像光线、空间、瓶子的摆放、透视等等。这些都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尝试、去发现,而且这些运动的图片不是拿来就可以用的,要翻阅很多的资料。还有就是技术问题,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技术不到位也创作不出好的作品。这项作品我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我用的这些照片都来自杂志,我觉如果是出于我自己的创作,就能把思想展现得更生动。
    记:参加这次比赛你肯定收获不少,可以具体说一下吗?
    秦:交流!创作过程中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影响都很大,和同学、老师是交流,在学校是交流,走出学校也是交流,参加这次比赛让我交流的空间更广阔。通过交流我明白自己处于什么样的水平线,我会在这个水平线上再突破。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己才会发展。另外就是学习摄影让我对光线特别敏感,更加关注细节。
    记:这次获奖之后你是否有新的作品在创作吗?
    秦:有的。创作应该是不会间断的。这次获奖之后我也有新的作品获奖,而且平常我会将自己的作品投到杂志上,这样发挥的空间就会更大而且这也是一种交流,对我帮助很大。
    记:请就你的经验给大家一些建议吧?
    秦:其实也谈不上什么经验,就算是交流吧,大家共同提高。我认为有这么几点要注意的:一是一定要认真对待课堂学习,踏实地完成每一项作业,千万不要抱着“我下次一定做得最好”的想法,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二是涉猎专业和专业以外的书籍,有时候“文字”也会给你带来灵感。一定要不断地积累,创作的时候才拿得出东西。多关注一些大师的作品,借鉴他们的作品,但不是抄袭。某些时候我们的作品和大师的作品存在某些共鸣的,我们要在这种共鸣上有所突破。三是关注细节。因为灵感往往来自生活,一定要不断的去发现。就像我的这项作品没有进行任何的加工和处理,完全来自生活,这就是生活带给我们的。最后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技术为艺术服务”。对于学摄影的同学,不要因为花费高就拍几张就不拍了,一定要多拍才会有好的作品。付出和作品的效果是成正比的。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才能把平凡的东西拍的不平凡。

记者:臧晓静 刁玉坤 
 
 
 
 
《跃》

上一条: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获奖作者采访录二——王观龙

下一条: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获奖作者采访录四——李陆滨等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近期热点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