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访谈:访韩国大庆大学皮肤美容科专业教授李明善女士

2009-05-09
               
    编者按:5月30日上午,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美术类、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的“全国艺术与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研讨会”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召开,会议期间设计•中国记者对设计院校的专家围绕设计教育主题进行了系列访谈,本次专访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陈汗青教授。
 
 
    设计•中国:请您谈一谈这次参加全国艺术与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研讨会的愿景是什么?
    陈汗青: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主要是最近这三五年年各高校,特别是美术与设计类高校实践性教学的经验,通过总结,进一步推进全国设计实践教学发展。
 
    设计•中国:结合您多年来的实践教学及理论研究,您认为高校如何建立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
    陈汗青:从理念上讲,这与传统的设计教学和实践教学不同,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所有的实践教学都离不开网络数字化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现代社会的节奏频率高,变化速度快,层次高,数字化的使用,使我们适应社会发展新的需求。但是又不能因为电脑的普及而荒废了手头功夫,传统的动手能力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千万不能用电脑技术取代动手能力的训练,例如做工业设计模型时的手感训练和电脑绘图就不一样,所以实践教学对设计专业尤为重要,因为美术、设计类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是十分强的,只有把这个放在一个准确的位置上,美术和设计教学才能得到真正发展,学生才能真正受益。如果一个美术院校、设计院校不加强实践教学工作,不加强动手能力,那这个院校一定会犯错误。我们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强调设计人员要有“三强能力”,培养“三强人才”,即创新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实用能力强,而这三方面都不能离开实践教学。
 
    设计•中国: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如何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建立高水平的实践教学队伍?
    陈汗青:第一,我们的教师队伍一定要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老师团队组成。第二,对老师的要求上来说,要求老师不仅能进行理论教学,而且必须要有手把手的教学生们动手的能力。所以,实践性教学并不仅仅是工作室、实验室的单独活动,而是整个教师队伍都要关注和参与的。第三,我们在选拔教师时应更注重手头功夫,即实践能力,在这方面表现突出而且能良好引导学生的,我们予以更大的关注和鼓励。同时,在这方面存在弱点需要提升的老师,我们也会拿出专门的经费,提供良好的条件,送这些老师到企业,或是实践的前沿场所,进行必要的训练,在教学生之前让老师先做好学生,把动手的东西真正的掌握好,再进入到实践教学。最后,在实际评估教师时,我们不仅仅看老师发表了几篇论文,主要是看老师的创作作品,这一做法也进一步强化了对老师动手能力的要求。
 
    设计•中国:当代设计教育思想中普遍存在着“技术工具论”的观念,认为所有技术形式都是供人们使用的工具,是中立的、被动的,因此一味强调创意能力。您怎么评价这个观点?   
    陈汗青:我认为,人的创意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但是在创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手头功夫也就变为另一个重要的环节。人的创意需要表达出来,比如一个人要过河,需要桥或船作为辅助手段,创意和实践、手工就像是桥与船的问题,再如一个人射箭,只有一只好箭,能力不行,射不中把心也不行,箭是工具,创意是射箭的能力,只有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射出一只好箭,击中把心。
  
    设计•中国:您说,我国若要尽快赶超发达国家的设计水平,就必须强调自主创新,使中国由“制造大国”变成“创造大国”。在这个过程中,院校所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对人才培养有什么样的要求。   
    陈汗青:我认为院校承担着很重要的责任,“百年大计,育人第一”,艺术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靠办好设计教育,如果要把设计教育办好就要改革或革新现有的教学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问题。因为只有从根本的观念上重视设计对于中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中国设计”的作用,我们的院校,我们老师才能清楚自己的使命。清楚自己的使命之后,还是会有很多投入,第一个是,精力的投入。对于老师领导来说,要把毕生的经历投入到创造性设计教学中,如果一个学院一个老师不把精力投入进去,我认为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只能是一个空谈。另外一方面,还要争取良好的政策。有些国家对设计教育的重视和设计经费的投入对我们来说很好的参照物,在这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够,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等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加大设计教育的投入,大家应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活力,才能真正推进中国的设计教育,使中国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创造大国,设计大国,设计强国。
 
    设计•中国:您认为院校与企业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互动关系?
    陈汗青:院校与企业就像姊)两个,又像是一个车子的两个轮子,一个车子的左右两个轮子同时发展才能快速前进,若丢掉一个的话,车子迟早是要歪的。院校的设计教育离开了企业就会变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院校培养的设计人员绝大多数是要面向企业的,企业是第一战场,或者说是主战场,我们培养的人才要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为中国走向创造大国,设计大国服务,设计教育才能体现其本质。在学校学习期间,我们鼓励学生在假期去企业兼职,去企业实习、咨询。只有取得了这样的一些环节,学生的设计理想、设计创意才能得到落到实处,教育和实践才能不脱节,培养的人才才能真正为企业所欢迎,才能为企业真正的服务。
 
    设计•中国:在当今的设计专业领域中,中国品牌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最大的困扰是大量的设计专利侵权案。作为工业设计行业专业和教育者,您曾写过《设计与法规》这本书,您认为我们该怎么遏制这种现象呢?
    陈汗青:关于侵权的问题,现在要比十年前好很多。以前这种现象管理比较混乱,很多的企业宁愿去仿制,而现在绝大部分企业都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要遵纪守法,企业要发展必须取得自己特有的知识产权。作为学校来说,就应该在课堂上或教育过程中灌输给同学们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也可通过设计)实践使学生尝到这种甜头,如我们学院就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所做的设计申请发明权,使用信息专权,外观专利,大量的学生通过这个实践,体会到加强知识产权的思想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性,那么他们在走向社会之后就会是维护知识产权的生力军,同时也是设计的生力军。
  
    设计•中国:现在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评价呈下滑趋势,以您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您觉得大学培养的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才,是“通才”还是“专才”?
    陈汗青:作为学校我们一开始所打的基础是比较宽泛的,也就是所说的“宽口径,厚基础”,但是到了四年级时,如果学生有对口的单位,那学生就可以把他的专业面集中、缩小。这样可以很快的适应由学校走向社会的通道,所以两者并不矛盾。但是在一、二、甚至是三年级还是应大量加强学生的基础性教学,因为设计的核心教学课程并不是很多,虽然一开始基础课要开几十门课,但是实际上核心的重要的就是那几门课,学生把这几门掌握了,那么不管将来做什么,应该说都是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的。
 
    设计•中国:就目前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现状,当前大学生在社会上的认同度不是那么理想,就业也越来越难,您认为我们该怎样解决这种现象呢?
    陈汗青:这个问题可以分几个方面来谈。第一个方面,作为政府部门来说,应逐渐收缩招生量,通过评估,把不适宜培养美术专业,设计专业的院校或是专业逐渐萎缩,或通过一种规范使他们改善条件,加大投入,培养学生使其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和用人要求,适应市场的竞争条件。这样学生就有了相应的能力了。第二个方面,作为学校来说,就要加强对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包括学生的就业意识,竞争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合格率、优秀率,这样学生走向社会的竞争力就更强了。第三个才学生自身来说,学生自身也应及早的意识到就业的压力,就业形势不会越来越小,只会越来越严峻,但对于动手能力强,成果多,适应性强的学生则不成问题,因为外因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内因。
 
    设计•中国:您刚刚也提到了改革开放,那您能总结一下改革开放30年来,在设计教育方面的成败得失吗?
    陈汗青:中国设计教育分作三个阶段,在改革开放以后,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80年代中期基本上可以看做是恢复期。在此阶段,设计的活力得到了极大地的发展,特别是前几批的研究生、本科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设计精英,目前社会上高校的主要骨干,基本上都是这批人才,改革开放发展前十年的种子成了现代院校发展的顶梁柱。所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邓小平立足恢复高考,也就没有设计教育。第二个,我们现在国内的很多大的设计项目,或者说很多引人注目的,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应该说大多都是改革开放期间培养的人才所设计的,例如北京奥运会的设计项目,北京的十大建筑,各地的地标性的设计都应该说是在这批骨干的带动下或者是支撑下所取得和发展起来的。这些成果的发展应该是超过了前三十年的总数,当然很多东西不能简单)用量去比,前三十年也有很多是里程碑式的,是后面难以相比的成果,是不可以放在同一层面相比的。
    我认为事情总有两面性,当事情成为一种主流,成为主要倾向时,它也有它的次要倾向,一种倾向可能掩盖另一种倾向,例如前几年的扩大招生,似乎解决了一大批青年人进高校就学的问题,似乎象征了中国设计教育的繁荣,从过去全国只有几个院校招设计专业的学生,到现在是1906所院校可以招设计专业的学生,这不是几倍,几十倍,而是一百多倍的量,看起来似乎是繁荣,但是掩盖了另外一种倾向,就是粗制滥造,有些学校仓促上阵,条件不足,所以去学习的学生往往受到审视,这就造成了他们将来走向市场的时候很难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这些负面的东西也可能要过若干年才能看得更清楚,但是现在我们就急需要用我们的政策去引导。
    我们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按照教育部的质量工程,适应政策抓“六个一工程”,即“名师、名课程、名教材、名专业、名成果。名基地”。如果把“六个一”工程融入到各地教育中去,就抓住了要害,比方说,像国家精品课程,我们设计专业如果把基本课程,主要课程,都建成了国家精品课程的要求,而且使所有的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下载、观看和导师进行沟通,即使不是这个学校的老师,如果可以在网上进行联系聊天的话,实际上就能使广大的学生受益了,也使设计专业的学生摆脱了自己学校现有条件的束缚,或者说师资不足的缺陷,使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掌握设计教育的本质。总的来说,中国的设计教育还是在往前发展的,总的趋势也是很好的。今天我来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觉得像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这样大气派的艺术院校区在全国也是少有的。所以我也衷心的祝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更加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上一条:2009中韩妆扮艺术节人物专访(四)

下一条:教授访谈:访韩国大庆大学化妆专业教授朴明珠女士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近期热点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