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仰军:保护古村落“乱作为”比“不作为”更可怕

2012-06-21
               

    编者按:侯仰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办公室主任,编审,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菏泽历史文化与中华古代文明研究会副会长。2012年6月5日,“中国北方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论坛”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举办,围绕古村落保护相关议题记者采访了侯仰军先生。

 

    记者:与城市建筑相比,古村落的乡土建筑有什么特点?
    侯仰军:古村落的乡土建筑比城市建筑包含更多的民族性、民间性,包含着更多的传统文化的因子。现今的城市建筑大多千篇一律,好像是钢筋水泥构建成的森林,而古村落的乡土建筑大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实用性强,充分利用当地物产,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地貌、气候、水土、人文环境等不同,加上千百年来无数能工巧匠的倾力打造,乡土建筑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特点。例如北方的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上的窑洞,皖南的徽居,福建的土楼,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的吊脚楼等,无论是内部结构、外部形态等都少有雷同。
    记者:当前古村落建筑的保护处于什么状态?
    侯仰军:近年来,城镇化、现代化的大力推进在改善了广大农民生活的同时,也使古村落急剧消失。有些乡镇政府急功近利,为了买卖土地,进行商业化运作,大肆合并村落,使无数古老而优美的古建筑惨遭毁坏;不少农民生活稍一改善,就要拆掉旧房盖新房,一批批古代建筑顷刻间化为乌有;农民工大批涌入城镇,使古村落空巢化严重,古建筑年久失修。因此,古村落建筑亟需保护。
    记者:当前很多村落文化遗产被视为文化资本加以运作和打造,您怎么看待这种商业化作用?
    侯仰军:我认为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让人们看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促使人们对村落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既然是商业化运作,势必是重商业利益而轻视文化的真正价值,加上有些人文化品位不高,武断、粗暴地改造村落,致使改造后的村落面目全非,低俗不堪,已经没有多少历史文化内涵。
    记者:您觉得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会给古村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侯仰军: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可以扩大古村落的影响力,使广大民众看到了传统民居的社会价值和潜在的经济效益,促使人们重视古村落;另一方面,为了吸引游客、提高经济收益,个别地方胡乱改造古村落,致使大量村落不土不洋,“异化”严重。如何处理好保护与传承、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乱作为”比“不作为”更可怕,政府如果看不准,与其“乱作为”,不如“不作为”。
    记者:在现代化的今天,古村落承载的民俗、信仰等也在不断地流散,怎么才能使古村落不至于变成一个个干瘪的空巢?
    侯仰军:我认为“空巢村落”的出现是中国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一方面,随着农业的现代化,农村不再需要这么多的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自然外流;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劳动力严重缺失,需要大批的农村劳动力。但村落空巢化自然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它使古村落承载的民俗、信仰等不断地流散;不少农村家庭“断裂”,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解决方法,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转变观念,让广大农民认识到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民居的价值,让他们树立在那里生活为美、为荣的思想。第二,改善古村落的基础生活设施,以满足村民的现代化生活需求。第三,完善农村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政府补贴机制。凡被国家认定为“历史文化名村”的古村落,政府给予村民生活补贴,让他们可以过上悠然自适的生活。第四,发展乡镇企业,鼓励农民在当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采访:李盈

 

 

上一条:邵力民:传统村落中的低碳生活方式

下一条:叶涛:民俗是村落文化的灵魂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近期热点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