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染长清,匠心育绿。3月13日上午,由学校团委、后勤管理处(基建处)、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共同主办的2025年植树节暨“青蓝·源”校园主题景观广场开园活动在长清校区举行。学校领导王晓娟、董占军、孙大刚、韩文涛、谷朝勇、安峰、弭友海出席活动,与现场师生共同栽下新绿,为校园生态建设注入活力。副院长韩文涛主持活动。
以绿为媒:从校园景观到生态教育的创新实践
上午10时许,惠风和畅,长清校区景观广场的小喷泉水雾氤氲。在明媚的春光中,院长董占军作现场致辞。他表示:“作为艺术院校,我校以设计智慧为生态赋能,让艺术与自然共生共荣。从‘园林式居住单位’‘绿色校园’建设,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我校始终将绿色使命融入学科发展,将专业实践与人文情怀有机融合,探索‘生态+设计’双素养培养路径。”
据悉,此次植树活动选址于长清校区“青蓝·源”校园主题景观广场,该区域由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师生设计与建造。以“青蓝源”为设计理念,构建了“青(学子/创新)-蓝(母校/教育)-源(企业/实践)”的三角能量环,通过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为场地衍生出无限可能。同时,将设计融入生态,通过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设施实现“海绵校园”功能。
校友反哺:跨越三十年的绿色传承
校友代表2006级景观设计专业校友李玮琦作现场发言。她介绍了12位参与青蓝源共建的校友名单——1997级雕塑专业李强、2003级景观李悦、2004级工业张弛、2005级景观吴娟、赵文彬、2006级景观李玮琦、2008级景观周广军、2009级解磊、2010级景观吴恒宇、2011级景观刘野、2020级景观刘堂鑫。跨越23届的校友热心捐献,见证着山工艺人“以匠心反哺母校”的深情。
“今天种下的不仅是树木,更是生生不息的设计火种。”李玮琦动情回忆求学时光,她提及自己创立的工业设计公司正将传统工艺美学融入碳中和产品研发,“母校教会我们,真正的设计永远与大地同频共振”。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李文华致辞,他感谢了12位校友的深情付出,并表示期待景观广场能成为孕育设计灵感的露天课堂,成为链接社会的展示窗口,成为承载人文记忆的精神地标,让每一片花木、每一处亭廊都讲述山工艺人的故事。
多元共治:劳动育人与专业赋能的深度融合
党委书记王晓娟、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吕桂菊与校友代表周广军、学生代表林子涵共同为绿地揭牌。随着党委书记王晓娟宣布植树活动正式开始,在场领导与来自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及校学生会的志愿者们一起,拿起工具投入植树劳动。
学生会志愿者们热情满满,引导大家前往植树区域,积极帮忙搬运树苗、分发工具;后勤职工组成技术指导组,现场讲解树木栽植的根系处理与肥料配比。最终,在学校领导、师生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景观广场上,一棵棵新绿拔地而起,为校园增添了一抹盎然生机。随后学校领导参观了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师生、校友创作的景观设计实体模型。
“这堂课比画图更有温度!”2024级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孙抒阳与小组同学共同参与校园实践,见证了从图纸到落成的动态景观效果。景观设计专业教师吕桂菊评价:从青蓝源的创意构思到建造落成,既是知识传承的具象表达,更是共建协作的智慧成果,既是校园空间更新与实践教学的积极尝试、又是学生触摸自然与土地认知的空间场所,这里将成为校园文化、教学活动、休闲娱乐、生态感知的多元发生器。
(供稿:党委宣传部;文/图:郑静;校审:刘阳;复审:姜华、吕桂菊;终审:孙磊、李文华)




